營銷策劃類網(wǎng)站上面我們也經(jīng)??吹竭@樣的說辭:營銷就是把握人性,身邊的很多人也在這么說,初次聽到的時候,我會很吃驚世界上怎么會有那么多大事呢?后來當筆者真正了解營銷策劃以后,卻發(fā)現(xiàn)很多營銷策劃大師只是紙上談兵,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甚至沒有營銷策劃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這些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人為什么講起營銷策劃卻是一套一套的呢?請問他們口中所講的依據(jù)從何而來?既然是毫無依據(jù),那么又怎么能指導具體的營銷工作呢?
一、守株待兔的寓言
曾經(jīng)一個市場調查是這樣的,說門口的保安給你說,你每天進門的時候摸一下門,可能獲得十塊錢,只需要摸一下就行。請問你會不會去摸?很多表示不屑,也有說有可能去嘗試。我們暫且不去分析說這些話的人分別是什么類群,那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說的都是真話嗎?都不會去摸門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敢說任何一個人都會去摸。這中間有一些微妙的心理。有人會想:反正也只是順便,摸一下也沒什么,更何況還有錢拿呢。人都會抱著順手試一試的心態(tài)。
這讓我想起了《守株待兔》這個寓言。那個種莊稼的人真的那么傻,就天天守在那里連莊稼都荒廢了?這不是傻的問題。而是人性難以克服的弱點。因為第一次遇到僥幸的事情,所以一直會抱著這個心態(tài),心態(tài)讓他以為他還能遇到這樣的事,所以,他愿意去等這個不勞而獲的機會,最后筆者想說的是:這其實就是商業(yè)中對人性的判斷和運用。各位大談用戶心理學人性營銷的大師們,你創(chuàng)過業(yè)嗎?知道怎么判斷項目嗎?
二、五分鐘的傳奇
N多年前,流行一款游戲叫做"偷菜",是上海五分鐘這個公司開發(fā)的。當然本文說的基本上沒五分鐘什么事兒。當年"偷菜"流行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在"偷菜",甚至于有位前輩買了幾個鬧鐘定好時間晚上整點起來偷菜。
從小我媽媽就教育我:親戚盼望親戚好,家門門前背谷草。我當時不知道是啥意思,后來才知道是別人不希望你過得好,巴不得你們家揭不開鍋這個意思。有一個急轉彎題目,說青春痘長在哪兒最好?答案是長在別人臉上最好。大家從上面我說的看出了什么了嗎?
說到這里,我們又有必要說一下玩游戲這檔子事兒了。用戶為什么要去玩游戲?這打怪升級真的很好玩嗎?打怪升級采用的是利用的欲望,一種野心得到滿足的快感?那么又是什么促使玩了一段時間又放棄了呢?那么到底是產(chǎn)品本身問題還是用戶體驗不好呢?
三、缺乏創(chuàng)新性思維
前幾天有一個做LED燈飾的朋友咨詢,問有沒有辦法幫他提升銷量幫他扭轉企業(yè)虧損的局面。然后我們問他是怎么組織生產(chǎn)的?他說是看到人家生產(chǎn)什么就自己也生產(chǎn)什么,然后他說希望我們能夠幫他。
記得還有:一個哥們說他想做生意,他想做圍裙生意,然后又想做蔬菜生意,還想做小攤點,我就給他說讓他去了解一下市場行情做一下用戶調查之后再說這個事情,但是他還是一直在和我說這個,我就怒了:你不去做市場的基本工作調查了解市場,就坐在這里拍腦袋就想著把事情做好,有這么好的事情嗎?